跳到主要內容

Blue Valentine / Derek Cianfrance


開頭

電影開頭以狗狗Megan 失蹤開始是有所意旨的,我認為狗狗作為這個家庭幸福美滿生活的象徵,電影前十分鐘帶出男女主角各自的職業,護士與雜工,社會地位議題在此已埋下伏筆,而且在二十分鐘內,這隻象徵的」就死了。

很明顯這是一部典型好萊塢式的商業電影,但特別的地方,是運用了許多呼應的巧思,運用連接的手法改變了電影的時序,這可豐富所謂典型故事的內容,但也可能會造成觀眾對電影內容的混亂,譬如會分不清楚這是哪個時間點,發生了甚麼,這部電影有兩個時空在交錯,而在沒有加上濾鏡的情況下,我們在了解故事之前,只能用人物的服裝,髮型來區分,譬如男主角的髮型,女主角的衣服。這樣會造成觀眾誤解錯時空,誤解錯事件,造成我知道他們會怎樣,但我不知道他們在幹嘛。」這是蒙太奇需要注意運用的地方。藍色情人節的優點是他用了許多技巧,但因為時空的分界點太密太多,所以有些凌亂。

男性作為主要的人稱觀點

本電影對愛情的價值觀可從臺詞中看出

I feel like men are more romantic than women. When we get married we marry, like, one girl, 'cause we're resistant the whole way until we meet one girl and we think I'd be an idiot if I didn't marry this girl she's so great. But it seems like girls get to a place where they just kinda pick the best option... 'Oh he's got a good job.' I mean they spend their whole life looking for Prince Charming and then they marry the guy who's got a good job and is gonna stick around.”

 

男主角認為女生總是要找條件最好的而不是只看全心愛她的。我認為這點牽扯到男女長久以來,男女在社會地位的問題,換而言之,如果從以前是女生擔當養家的責任,那麼男生可能也會被這樣長久的價值觀影響,去比較現實生活的條件,選擇條件好的女生共度一生,所以這價值觀是關連到整個男女之間,在社會地位的問題的,不單單只是男生女生怎麼想。



你知道那種感覺嗎當你遇見某個人,你覺得好像在那之前你就已經開始想念她了。 

Dean :I don't know, I just got a feeling about her,

you know, when a song comes on and you just got to dance.


宿命。愛情總是帶點宿命論的,不是嗎?
我們怎麼在這麼大的世界裡透過各種不一樣的方式,因為不一樣的因素的偶然,就在那一秒,你和我,是怎麼注視著彼此的雙眼的?
我們是怎麼相遇的?也許愛情還真的是一種魔法。

如果感情稍縱即逝,要怎麼相信自己的感覺


Cindy :  How do you trust your feelings when they can just disappear like that?

愛情跟感覺是稍縱即逝的,它沒有任何道理,愛上了就是愛上了,不愛了就是不愛了,我們如果想知道原因,也只不過是找一個,自己願意相信的理由。那你願意相信自己的感覺嗎,因為你是值得相信自己的。



什麼導致你不愛了。

Cindy: I'm so out of love with you.I've got nothing left for you, nothing, nothing. Nothing, there is nothing here for you.


愛情跟婚姻,是不一樣的事,有句話說「習慣使關係窒息,默契使關係活化。」我認為婚姻是一種默契,戀愛靠的是一種激情,關係中,沒有默契,那在激情淡去後,是不可能長久的,也許戀愛期,是指所謂找到激情外的默契潛能期,當然也有許多人是在婚姻後才開始培養默契,在我看來藍色情人節的兩人,正是缺乏所謂默契。

溝通也是很關鍵的問題,譬如在電影中,一個老愛說,一個人角的說了總是被曲解所以不說了。不說,不聽,聽了又誤會,誤會了所以不說了,這樣溝通不見了,兩人的心也漸行漸遠,留下的只剩下回憶中的美好,愧歉,但那已不再是對眼前的「這個人」的愛。

這是不是一個愛情故事,這是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It is not a love story, it is a story about love.


看愛情電影我們總覺得,結局一定是男女主角最後幸福的在一起。

但這部電影寫實的地方,不只是在描述兩人爭吵,夫妻關係方面,同樣跟現實生活的,我們的愛情故事一樣。我們的愛情不是只有一個故事,換而言之,這部電影也只不過是眾多愛情故事的一個,而不是理想的唯一一個。所以最後結局導演並沒有直接告訴觀眾,他們到底離婚了嗎,因為目的已達成,這個過程,已經足以讓觀眾去思考愛情電影和我們的愛情故事。



時序結構
00:00-13:00 婚後
狗狗Megan 失蹤,人物出場
13:00-19:07 婚前
男主角找工作到看見女主角一見鍾情
19:08-27:31婚後
狗狗死了到遇見前男友Bobby Ontario男女主角心理產生衝突
27:32-35:40婚前
帶女主角大學,家庭關係,相遇男主角
35:41-43:00婚後
兩人來到旅館放鬆
男主角放下歌曲兩人慢舞
https://youtu.be/H8rumyup0Os
Penny & The Quarters - You and Me
43:01-53:59婚前
前男友想道歉 但女主角不接受,男主角再次相遇女主角,展開追求的過程
54:00-1:03:32婚後
回到冷色旅館男主角女主角對談,小高潮
女方不斷拒絕男方,男主角提到想要跟他有個孩子,想起過往有關拿掉孩子時的記憶
1:03:33-1:15:46婚前
發現自己懷孕,男主角得知,女主角做了決定,男主角在公車上求婚
1:15:47-1:19:05婚後
女主角因為要工作所以丟下男主角開車回去上班,男主角打電話問最近的巴士站在哪 
電話連接至
1:19:06-1:22:45 婚前
女主角回到家中聽到恐嚇留言,男主角被打,電話聲,醫院連接至
1:22:46-1:31:22婚後
女主角在醫院工作時男主角來找他,兩人發生衝突,女主角不愛了
1:37:45-1:37:45婚前
男主角第一次到女主角家作客,Baby作為連接

1:37:46-1:42:06 婚後與婚前相交錯
男主角在煙火的街道上離去,開放式結局

連結符號

眼神:
男主角在年輕時看見女主角一見鍾情的眼神,連接到婚後,女主角看著男主角包裹起狗狗Megan 屍體的眼神。

捶手的動作:
婚前當女主角告訴男主角她懷了別人的孩子/ 婚後男主角懇求女主角

電話和醫院:
透過音效和場景關連,讓觀眾錯亂

擁抱:
婚前女主角決定留下孩子,跟婚後男女主角爭吵高潮的中景擁抱的場景
形成對比。

其中還有許多類似的關連符號,譬如台詞,當男主角唱到Baby,連接至另一個時空的相同台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Vertigo》/ Alfred Hitchcock

 渴望的同時,我們恐懼。 /  關於愛情與死亡的迷魂記 一開始, 一雙看似哀傷的眼 , 加上紅色濾鏡 , 增添不安氛圍 , 隨後我們便像被捲入旋渦似的跟著進入希區考克精心設計的電影中 , 一起參與這個未知的謎團 。第一幕 帶大家回到令主角約翰「 史考提」 佛格森埋下懼高症的可怕回憶中,提示他的懼高症將引發另外的故事。  未婚妻米蒂 · 伍德 ( MidgeWood ) 是第一個被帶出的人物 , 就如同她的出場 , 她在整部片也是擔任引領主角尋找 、 推進故事的角色 , 譬如順勢讓他去見大學同學加文 · 埃爾斯特 (這引發了後面一連串的悲劇)還有帶他去詢問歷當地歷史學者,關於卡洛塔(畫像中女子)的故事,最後是提出音樂治療無用讓他出院,因此在街上遇見了假扮瑪德蓮的女子茱蒂,醫院那場就米蒂就不再出現,因為她的引導任務完成,最後的茱蒂出現了。由此知道,米蒂一直是個連接故事的關鍵角色。 米蒂 : 「 他愛她 。」 醫生 :「 這的確使問題有點複雜了 。」 米蒂:「 我還可以告訴你更複雜的因素 , 他依然愛她 。」 後來史考提接受朋友加文請託開始跟蹤他的妻子瑪德蓮( Madelein ),第一次看見瑪德蓮,她身穿綠色禮服(後有暗示, 下文詳述) 我們透過配樂和特寫與史考提一起被她的美麗所吸引。首先她買了花,去到墳場(渴望 / 死亡),再到博物館,我們發現了另一個神秘的人物: 卡洛塔 (   Carlotta ),這個只被提起卻不曾出現的女人,卻是片中另外兩個女人的終點。 三個女人:  卡洛塔、瑪德蓮、茱蒂,三個女人的命運用項鍊做為暗示,她們最終都走向死亡。被男人拋棄,孩子被帶走的母親卡洛塔選擇自殺、被丈夫暗算的妻子瑪德蓮被人謀殺、不被愛的女人茱蒂最後失足墜樓而死,其實她們也可以說成是一個全體的分化。 史考提看見瑪德蓮的花、髮型,都跟卡洛塔的肖像畫一樣,先是懷疑卡洛塔的靈魂進入了瑪德蓮的身軀,在此一提,史考提的 '' 看 " ,展現了希區考克的大師風範,他安排兩幅同樣在看的畫作在史考提後面,隨後用 ZOOM IN (後方的畫消失)來表示他進入了主觀的 " 看 "。    而瑪德蓮的 " 看 " 則串聯出卡洛塔的 " 看 " 。

1953《東京物語》/與小津安二郎的初次見面

作為昭和28年藝術季參展作品,小津安二郎推出了這部代表名作《東京物語》。 片中敘述年邁的夫妻倆到東京去看孩子們,時隔多年,兒女們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各自的生活,他們不再是他們懷裡需要呵護的小孩,兩老面對時代的改變(鄉村屋舍煙囪裊裊/城市工廠一陣陣黑煙)、兒女的改變(覺得父母親很麻煩,不想花太多錢在他們身上等等)雖都看在眼裡,但仍然是處處為孩子著想。 「我們不能對孩子期望過高,時代在改變,我們不得不面對。」 大兒子幸一忙著為病人出診,本打算帶父母去見識東京,卻突然取消,失望之感不可免,但依然笑著體諒孩子。相對的,透過孫輩的行為,直接的表達出期待落空的憤怒與失落,也能從阿實鬧脾氣「妳去告訴爸爸啊,我又不怕他!」、阿勇不理長輩,看出固有家庭制度的崩解轉變。再來是女兒志夏,小氣又勢利,從晚餐的生魚片,丈夫買回的蛋糕,但最後連房子都不給住,在母親死後還想貪圖便宜。小兒子敬三,家住最近,但明知道父母來到東京,卻是唯一沒去探望的人(他甚至沒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子女種種不孝行徑,更加強化兩位老年人孤苦無依之感。 志夏為了省去照顧麻煩,乾脆和哥哥出錢讓父母到熱海(海水浴場)去,兩老因為麻將聲,晚上吵得睡不好,回來後仍然與志夏說那裡風景好,食物好吃,一切都好。也許這就像父母都只想給孩子最好的一樣,後面的心酸與難過,只能默默放心底,偷偷地用清酒消愁(父),淚水排遣(母)。 「很奇怪啊,我們有自己的孩子,但妳卻是為我們做的最多的。」 但儘管兒女們自私自利,至少還有一個紀子,一個等了8年等不到丈夫音訊的善良媳婦。然而整部片很諷刺的是,為了看子女來到東京,但帶兩老出遊東京的卻不是親生兒女,而是紀子。當兩老無處可歸時,借住處,在夜裡和母親一起流淚的不是兒女,是紀子。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外人,反倒願意放下自己,去照顧兩位老人,這是多大的反諷,也是對於現代父母子女關係變革的最大斥責。 「 孩子們都會離父母越來越遠的。」  最後京子忍不住向紀子抱怨哥哥姐姐們的自私,紀子卻是用一種廣大的包容之心來看待子女、人性,並且誠然面對自己的不完美。 「你也會變得自私嗎?」「慢慢的,也許會吧。我也是自私的。」 「生活不是很讓人失望?」「是啊。」 當然,小津厲害的就是用“平靜”來拍衝突,用溫和的方式拍出時代之下日本家庭制度

Drive My Car by Ryusuke Hamaguchi

Drive My Car by Ryusuke Hamaguchi 妳是誰,妳願不願意去面對自己心裡最深處的東西,並且接納它? 接納它,然後好好的活下去。 我看的時候總結了這句話, 在黑暗的電影院寫上了本子。 非常喜歡這個劇本,不虧是得了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的作品。 獲第74屆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第79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並獲得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四項大獎提名,成為首部入圍最佳影片的日本電影,濱口龍介則是第三位入圍最佳導演的日本導演,並以四項提名與黑澤明執導的《亂》(1985年)並列獲得最多奧斯卡提名的日本電影。 結合契軻夫的凡尼亞舅舅,不管是它嘗試電影,舞台劇的形式,還是那嘗試不同語言的文本,覺得濱口導演在電影裡實驗舞台劇的可能,讓舞台劇也能導引著電影的表現方式很有創意。 像是 沉默  ____ 村上春樹的小說也常常重視那樣的沉默。 細節藏著無法言說的情感,我想那常常就是村上想說的東西。 愛情與背叛是什麼? 我也很喜歡導演對現代人們的提問,當愛情跟背叛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當母親是最憎恨與唯一的朋友,這個事實難道真的那麼難以接受嗎,想起正在閱讀的《月亮與六便士》 「我尚未學會人性的矛盾,我也還未了解所謂的真誠包含多少的虛假,所謂高尚當中藏著多少卑劣,或是所謂墮落的人能有多善良。」 記得在村上在小說的那段是:「無論是彼此應該多麼了解的對象、多麼相愛的對象,要完全窺見別人的內心終究是不可能的事。不過那如果是窺探自己的內心,只要努力,應該就能窺見努力多少的份。因此,結果我們不能不做的,大概是和自己的心巧妙地誠實相處吧。如果希望真正看清別人,只能深深地筆直凝視自己的內心。我這樣想。」 突然也想起朋友德朴前天說的一句, 「 要先對自己夠誠實才能對別人誠實。 」 那是什麼讓我們如此害怕,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去逃避那個相對美好而可憎的自己呢。 難道就這麼可怕嗎?妳那個內心深處的自己。 我們能夠面對這個自己, 並且努力活下去嗎。 對比 村上厲害的故實情節,還有提供一個說與不說,可以控制內心情感跟無法表達內心情感的不同類型的角色,其實在其中仔細觀察也可以發現這些角色根要表達的主題核心也息息相關,譬如濱口導演把小說中的高槻耕史 ( Takatsuki ) 用新添加的角色 李有娜 (Lee Y